深圳推動環境檢測社會化 統一檢測項目有序開放
環境檢測市場的開放是大勢所趨。作為廣東省環境檢測社會化試點城市,深圳市轉變政府職能,改變“保姆式”的監管方式,強化行業自律,環境檢測正日益走向社會化、產業化。
嚴格準入:實驗室面積不低于500平方米
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認為檢測市場的開放應遵循健康、有序的原則,積極穩妥推進。為此,廣東省環保廳同意深圳市成為社會化環境檢測試點城市之后,深圳市迅速起草了《深圳市社會環境檢測機構管理辦法》及《深圳市社會環境檢測機構業務能力認定評審技術要求》,經深圳市法制辦審核同意后發布實施。
管理辦法不僅明確了申請條件、能力認定程序、監督管理內容、違規處理及從業范圍等,還首次規定了“實驗室面積不低于500平方米”和“持證上崗人員不低于20人”兩條硬性指標,在指導社會檢測機構設立與規范運營的同時,有效提高準入門檻。
保證公平:培訓專家統一評審尺度
為保證公正性,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在檢測市場監督方面可謂下足了功夫。
2013年底,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指導成立了我國第一個市級環境監測行業協會,為檢測放權做好了準備。
2014年4月底,發布受理社會環境檢測機構能力認定通知,明確能力認定的技術工作由深圳市環境監測行業協會負責,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污防處負責監督實施。
實施細節為:首先對《社會環境檢測機構業務能力認定評審表》制定細則并公開發布,通過協會向全行業征集遴選評審專家,嚴格把控評審專家的自由裁量權,同時組織專家培訓,統一評審尺度。其次,強調評審須以公平公正為原則,評審組成員和被評審機構的名單均在評審當天抽簽決定,錄像為證。同時規定不接受被評審單位的專家評審費、不接受被評審單位用餐邀請與車輛接送。并組織評審專家對評審情況和評分細則進行三輪討論,統一評審尺度和評分標準。最終通過能力認定的15家社會環境檢測機構全部是從專家推薦名單中擇優選取的。
有序開放:統一檢測項目和頻次要求
作為此項工作的全程參與者和見證者,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污防處處長陳小康告訴記者,為做好委托環境檢測業務的有效銜接,保證非監督執法類檢測業務開放后,社會環境檢測機構能及時填補空白,深圳市人居環境委連續下發文件,明確了許多規定動作。
首先是統一了9個重點廢氣行業、11個重點廢水行業企業監督性檢測及委托性檢測的項目和頻次要求,便于排污企業委托社會環境檢測機構承擔檢測業務。其次是要求市區環保部門通知在管的排污企業逐步與市區環境檢測機構解除委托檢測合同,自行委托通過能力認定的社會環境檢測機構開展排污檢測工作。第三是要求現已委托市、區環境檢測機構從事排污檢測的企業,在通過能力認定的名單中自行選擇有關企業開展排污檢測工作,并將檢測結果定期報告市、區環保部門。
深圳市環境監測行業協會會長楊立君對此的理解是:“這些規定動作為市、區環境檢測機構退出后社會環境檢測機構順利進入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保證了檢測市場的有序開放。”
加強自律:杜絕行業內不正當競爭行為
深圳市人居環境委轉變職能,改變“保姆式”的監管方式,促進行業自律。為強化行業自律,在深圳市人居環境委的指導下,協會制定了《深圳市環境檢測行業自律公約》,要求參與檢測的所有檢測機構承諾堅持誠信原則,嚴格按照認證的標準方法開展環境檢測,堅決杜絕行業內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清理行業內的害群之馬。
隨后,協會發布了《社會環境檢測機構從事環境檢測技術要求細則》,對采樣、分析、報告、質量控制等關鍵環節提出技術要求,從技術角度堵住所有“空子”,讓所有社會環境檢測機構依靠自身實力贏得市場。
在深圳市人居環境委的嚴格監管和積極推動下,深圳市環境檢測社會化的路子越走越寬,正日益走向產業化。截至目前,深圳市共有44家從事環境檢測工作的社會環境檢測機構,注冊資金合計17925萬元,其中2014年新增及擴建的實驗室就有8家,新投入資金超過6000萬元。
為理順管理職能,經向廣東省環保廳申請,深圳市環境監測行業協會被確定為深圳市社會環境檢測機構人員上崗證考核單位。